中國八大菜系

規格

8本(套)

材質

簡介

八大菜系 食譜書籍

中華美食博大精深,因著地理、氣候、習俗、特產的不同,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具有 地方風味和特色的菜肴,以及相應的烹調方法,形成了不同地方風味的菜系,當中最著名的有川菜、湘菜、粵菜、閩菜、蘇菜、浙菜、徽菜和魯菜八種,合稱八大菜系。

味是川菜的靈魂。川菜的味清鮮醇濃並重,並以善用麻辣著稱。三香三椒三料、七滋八味九雜,總結了川菜的特色。三香乃薑、蔥、蒜;三椒即辣椒、胡椒及花椒;三料是醋、郫縣豆瓣醬及醪糟。四川人不僅著重基本調味「三香」,更善用三椒及三料混味,將傳統食材以小炒、幹煸、幹燒和燴煮等多樣烹調方式,達到七滋(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麻、香及鹹)八味(魚香、酸辣、幹燒、麻辣、辣子、紅油、怪味及椒麻)的境界,加上九雜(以山珍、江鮮、野蔬和禽畜等多種選料)創造了世界聞名的川味。

川菜以麻辣為主,湘菜則尤重酸辣,掌握辣椒「蓋味而不搶味」的特性調和百味,令「清、濃」、「輕、重」層次分明。湘菜的特點在於製作精細;用料廣泛;油重色濃;味重酸辣、香鮮、軟嫩。湘菜極注重形象美,強調先「色」奪人;以蒸、煨、炒、熏、燒、臘見長。

廣東菜)風味崇尚清鮮爽口,風格追求高雅大器,兼以選料廣博奇雜、技法靈活善變而獨樹一幟,是中國海內外最具代表性的菜系。五味調和百味香,於平淡中見層次,正是粵菜堅持食材本味的真實寫照。輔以高超的刀工和烹飪技法,極品原料在精細的粵式烹飪中釋放出天然豐富韻味

閩菜(福建菜)由福州、泉州和廈門等地方菜組成。閩菜的特色是菜餚多湯汁,烹調以煨、糟最為突出。福建廣袤的海域和深山中盛產的海味山珍,都融入閩菜的一鍋高湯之中,一湯十味、以湯保味,湯菜的絕對地位,成為閩菜與其他菜系最大的不同。
對原料自然鮮美的崇尚,讓閩菜調味偏於清甜、淡雅,輔以精湛刀工,切絲如發,從容入味,更有紅糟、白糟賦予閩菜一股別樣的「糟」味。

鮮」字之本,源于春秋時易牙在江蘇所創的「魚腹藏羊肉」,一語道出蘇菜清淡平和、味合南北的基調。魚米之鄉豐富的飲食資源,鹽漕運輸的樞紐地位,江南文人輩出的傳統,讓蘇菜追求菜肴的本味與融合,更用精細刀工鏤刻詩情畫意。美味與美形並重,也讓蘇菜成為當今國宴的重要組成

以江河湖海眾多的河鮮海產為源,以良田沃土的時鮮果蔬為本,浙菜清鮮細膩一如茉莉。是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帶來了北方廚藝,讓南料北烹成為浙菜特色;是江南的自古繁華為浙菜注入獨特的文化底蘊,於浙式佳餚間飽含深意。博採眾長的浙菜把烹飪和美學有機結合。

醫食同源,藥食並重」的傳統在徽菜烹飪和食材選擇搭配上展示得淋漓盡致,以星羅棋佈的山珍野味為主佐料,火腿助味、高湯作引、冰糖提鮮,一切立足於新鮮活嫩。而身處祁紅、屯綠等名茶產地,徽人愛上常年飲茶,讓徽菜格外注意用油時機,以火工來保持原料本真,在單燉單熬中展現徽味古樸典雅的風貌。

魯菜(山東菜)主要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變而成。齊魯大地的豐富物產,孕育出「一菜一味,百菜不重」的魯菜,鮮蔬、海鮮與上湯,古樸拙實的魯菜自有一派清香、鮮嫩和味醇。
作為中國最早形成的地方風味菜系,魯菜精於食材、追求天然,以海鮮、豬肉、蔬菜為原料,注重急火快炒,常用爆、扒、炒、炸、烤、汆、鍋等烹飪方法,以保持食物的品質及營養,使其清爽不膩。向來是北食的代表,更為注重養生的明清皇室貴族所青睞,成為禦膳的主體

價格

NT 2100

詳細說明

相關產品